伊斯坦布爾 – 地跨歐亞之城

 
 

首遊伊斯坦布爾,土耳其的第一大城,今為全歐洲及中東最大的都會,約有一千四百多萬人。

這座曾是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寄望為永遠的新羅馬城,建立於主後330年,以他的名號命名為君士坦丁堡。城中心的聖索非亞大教堂始建於主後532年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鼎盛時期,做為東正教敬拜主耶穌的最宏偉教堂。以後的1000年的時光裡,世界上沒有第二座教堂能與之媲美。而在第四到十三世紀年間,君士坦丁堡也成了西方最大的都市,這新羅馬便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城。約在主後1500年被奧圖曼帝國攻佔,改稱為伊斯坦堡,但直到1930年土耳其才立案正名。

Hagia Sophia in Istanbul, Turkey

Hagia Sphia 2而它那極富標誌性的巨型拱頂其實源自君士坦丁大帝的異想天開,他想擁有一個沒有柱子的美麗的穹頂。在數學家安提莫斯與物理學家伊西多爾絞盡腦汁的精心設計下,這宏偉的聖索非亞大教堂東西長77米,南北寬71米,排成十字形。而整座教堂正中的巨大圓頂蒼穹宛如一顆被鑲嵌在海邊的珍珠,彰顯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盛極一時的燦爛文明。於今,陽光穿透穹頂,灑滿了堂內所有的角落,而穹頂上繪製的天界更顯為神聖與美好。正因這座教堂散發出的神聖與夢幻,當穆斯林攻占君士坦丁堡後,雖將整座城市更名爲伊斯坦堡,仍然保留了聖索非亞大教堂的原始格局。在修改成伊斯蘭教的清真寺時,还保留了一些基督教的圖像。

主後1609年,年僅14歲的蘇丹蘇萊曼二世剛剛即位,召集奧斯曼帝國傑出的建築師在蘇丹阿伊舍王宮的基礎上修建一座輝煌的伊斯蘭教清真寺。而令這位年輕氣盛的蘇丹下此詔書的原因正是出於對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聖索非亞大教堂的嫉妒。

Blue Mosque 1

Blue Mosque 2

如今的聖索非亞大教堂已改爲博物館許久,近來又改為清真寺,靜靜地矗立在黑海之畔,與藍色清真寺隔街相視,在人潮湧動的伊斯坦堡中無言地訴說著輝煌的往事。隨著夕陽的餘暉,整座城市都浸染來自黑海的微風中,而喧鬧的街巷中常有纏綿的伊斯蘭長調,若隱若現的遊繞不斷。

就在奧圖曼帝國統治以色列時,蘇丹蘇萊曼一世於1535年巡遊耶路撒冷城。他看見羅馬人於主後70年焚毀的聖殿和城牆廢墟後,便隨及下令在聖殿山,建立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和耶路撒冷城牆,耗時四年多完成。耶路撒冷城牆遭羅馬帝國毀壞約1500年後,由滅亡約1500年之久的羅馬帝國的奧斯曼帝國重建。此後,耶路撒冷是名副其實的和平之城,不再有大規模戰火,耶城古城牆便延年至今,近500年之久。我們這次先遊伊斯坦堡再去耶路撒冷,似乎在經歷神從興起伊斯坦堡到建立耶路撒冷城牆的公義作為。

 

view-Blue-Mosque-Istanbul-Hagia-Sophia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