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正祥, 3/3/2016
聖經說的人,有靈、魂和體的三元論或靈魂和體的二元論。當談到靈魂分述的三元論時,人活在神和物質世界之間,經由魂透過靈與神相交,又從心中的理智軀動肢體和物質世界交集; 魂界於心和靈之間,含有分別與心和與靈相交的兩部份。在魂與心、與靈的互動上,大致以魂的前部應對人心中的感情(EQ)和理智(IQ),而以其後部透過靈與神相應人的性命及意念(太22:37中的心、性和意)。人的靈且從聖靈同在的相交,領受了神的智慧,理解,謀略,能力,知識及對祂的敬畏(賽11:2)。所以,靈、魂、體的三元論又可進而稱為靈、心、體的實質三元論(第十二題)。在談及二元論時,靈與魂合述,人心便稱為心靈或靈魂,然而與聖靈同證我們是神兒女的仍是心中的靈(羅8:16,GS #4151)。
靈魂得滿足在於神
所羅門王在開始講到人生時,就說: 「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心裡(或靈魂,生命,HS#5315)享受勞碌,我看這也是出於神的手(2:24)。」 他到了後面的6:2且說: 就是人蒙神賜他資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裡(或靈魂)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神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何等的虛空,更為禍患。此外在6:3-6又説: 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裡(或靈魂)卻不得滿享兒子的福樂,又不得埋葬;那流産的胎因先得了安息比他倒好。又那人即使活千年,再多活個千年,卻不得在心靈裡享用財富,最後,還不是和眾人一樣都歸於一死嗎(6:4-6)?最後他再說: 人的勞碌都只是為了口腹,而不能在心裡(或靈魂)得到滿足,那智慧人比愚昧人有甚麼好呢?在困苦中奮鬥的人又有甚麼好指望的呢(6:7-8)?
喜樂來自與神在靈裡的相交
能在靈裡的享樂就是喜樂或歡欣(HS#8055),羅門王所講的次數也與講到的虛空一樣多(3:12,3:22,4:16,5:19,8:15,10:19,11:8,9,約30次)。 可見享盡榮華富貴的所羅門王也領悟到不虛空的人生不在於財富、尊榮、吃喝飽足、兒子成群及長命百壽,還在於人的心靈得滿足,而這只有神才能做到。他看到有人既然不能靠自己做到,便說: 那憑眼見就好了,這要比心裡的妄想倒好。然而,所羅門指出這不但是虛空,且是對靈的妄言,不過是徒增苦惱罷了(6:9)。
(妄言乃是捕風的原意。靈的描述可從風來想: 看不見、摸不著卻可聽見風的響聲,雖不曉得從那裡來,往那裡去, 卻可感受到;而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約3:8)。固此,風和靈乃同一原文:HS#7307, GS #4151(羅8:16)。因而多有英文聖經版本KJV,DRC,Geneva等便把chasing the wind 寫成vexation of spirit 靈裡苦惱,甚至對靈的妄言presumption of spirit – DRC。)
要查明神作為而來的虛空(無意義)和捕風(靈裡困擾)
最後到了第六章的末了,所羅門感嘆凡已發生的事都已預定,而現今發生在人身上的事,神都已預知(6:10)。人與神爭辯他的命運是沒用的,因為祂比人大得多多。越多爭辯的言語,就越少做成的事,那有甚麼益處呢(6:11)?什麼事的發生本來就都有時(3:1-8),神且使每件事的發生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在世人心裡放置了永恆的眼光看待所遇見的事。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3:11),便以為是虛空、沒有意義,甚至徒勞。神所做的一切事,又因人自己的愚昧(7:5-7)和世上的罪(8:1-14)不能了解或不隨己意,便以為是徒然的捕風,是靈裡的苦惱(1:14)!
在他早先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就知道了神叫世人所經練的乃是極重的勞苦(3:10,創3:15-19)。與神無謂的爭論只有徒增空虚而毫無益處。至此,他看透人所虛度的一生就如虛幻的影子,從其中並不能看到前面真實的美好人生;也沒人能從他這日光下就消失無縱的虛影人生,告知他前面要發生的事(6:12)。
尋索心中的靈與神的靈相應而得的智慧
所羅門王最後回到神所賜他的大智慧、對靈有了新的認識,在6:9之後,就不再由心裡的魂講虛空的人生, 轉為從靈裡講不虛空的人生。而6:9正巧是傳道書全書的中間點,也是谷底,他一路下滑至此,靈魂甦醒後就要站起,重新得力,走出死蔭的幽谷。至此,所羅門傳的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從靈魂中的魂進入靈。之前,他從魂思考智慧及靈魂或生命的滿足(HS#5315,2:24, 4:8,6:2,3,7,9,7:27);此後,他不再講魂而以靈傳述不致虛空的人生(HS#7307,7:8-9,8:8,10:4,11:5,12:7,中文聖經在些經文中常稱靈和魂為心而不分辨)。
接著在下五章裡,從第七到十一章,他大談神的靈經由他的靈賜下那舉世無雙的智慧(歷下1:12,出31:3,弗1:17): 救人脫離(8:1-9)及安度(10:4-20)權禍、教人戰勝敵人(9:11-10:3)及教人善理財富(11:1-6)。智慧也就成了所羅門王在傳道書中所傳講最多的,約44次超过虛空及其他常用的用語(虛空,勞碌,喜樂,今生/日光之下,有時和愚昧都用了30次,捕風和惡則只有10次。)
知道侷限的智慧所造成的虛空
經歷了一生的豐功偉績後,他發現他所得的智慧有限而從其中所得的前所未有的資財、豐富、尊榮还是不能全滿足他的靈魂(歷下1:12,6:2)。任憑費多少力,他查不出神在日光之下的一切作為(8:17)。而且今世善惡因果的報應並不如人所以為然的發生(7:15,8:11),人付出的努力和智慧也不見得有相對的成就。
所羅門王曾用智慧察驗這一切事的前因後果,定意要瞭解,卻無從領悟。不論事情如何發生了,都超過了他所能理解,且深過任何人的測透。他一心要知道,察驗,要瞭解智慧在萬事中所拌的角色,又要知道邪惡的愚笨和愚蠢的狂妄如何敗事(7:23-25),結果都是不能確知。
然而,他確知敬畏神的終必得福, 世上的罪人雖然作惡百次又長命,但至终不得享福,也不得進入永生;因不敬畏神,他世上的日子如影而去、來生沒有一點指望 (8:12-13,福:多2:13,啓22:14)。此外,他也領悟到神在人的一生中並列了喜樂和患難的事,叫人不知未來而知道要更敬畏神(7:14-18)。
超越世上的罪惡和人的愚昧所造成的虛空
這時,他看到了另一種虛空(或無意義),不是出於不能滲透神作為的無夸,而是來自世上罪惡所造成的世事無常(8:14)。他頓悟到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 義人和惡人都遭遇一樣的事,但心中充滿惡的卻是一直狂妄到死(9:1-3)。
他又轉眼看到再有一種來自人的愚昧所造成的無意義虛空。愚昧人帶來的歡笑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不過是瞬間過去就虛空(7:5-6)。然而,責備人的智慧要是成了對人的轄制,他也變為愚妄(7:7),此外,更會遭賄賂而敗壞(7:7)。
他就轉念從內心情感(心:HS#3820)的角度來尋思,要知道、要查究、要尋求智慧和萬事的緣由;又要知道在其反面的愚昧之下所導致的邪惡和狂妄(7:25)。原來,他以為理性的智慧難求,便改從情感來尋求。他首先便領教了有等女人的心比死還苦:她的心是網羅,手是鎖鍊。凡蒙神喜悅的人必能躲避,但犯罪的人卻被她纏住了。所羅門王對女人心的瞭解非比常人,可是來自他七百位妃,都是公主;還有三百嬪,且這些妃嬪都是誘惑他心的 (列上11:3)。他在此感嘆於雖有舉世無雙的智慧,但在女人的情關面前還是成了愚昧。
他將這一切事放在心上(9:1),詳細考究,就知道義人和智慧人,並他們的作為都在神手中;將來或是為人愛,或是被人恨,他們並不能知道。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 義人和惡人都遭遇一樣的事;好人,潔淨人和不潔淨人,獻祭的與不獻祭的,也是一樣。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9:1-2)。在日光之下,人都要遭到一樣不幸的事,並且,世人的心都滿了痛苦;活著的時候心裡狂妄,到時,就歸死人那裡去了(9:3)。但是活的人還有指望,死了的人就毫無所知,也不再得賞賜,他們的名無人記念;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嫉妒,早都消滅。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們永不再有分了。
敬畏神之下的享受人生
雖然用盡了智慧,人一生的虛空依舊(12:8),要他的靈魂能享受他勞碌的成果而不虛空還是要出於神(2:24)。至終,人的靈乃是神所賜,也終要歸還於祂(3:21,12:7,詩51:11)。所羅門王這時勸兒子趁年青時在敬畏神之下多喜樂的享受人生,不要等到衰老了或災難臨到時,才徒悲傷(11:7-12:7),同時也要記得賜予他生命活力的主,好在那毫無喜樂的日子裡,萬物蕭條時,思念祂為萬物早已準備好的結局(12:1-6)。
在日光之下,人雖然都要遭到一樣不幸的事,並且,世人的心都滿了痛苦;活著的時候心裡狂妄,到時,就歸到死人那裡去了(9:3)。 然而,那人只要還活著,就有指望,因為活著的狗總比死了的獅子更強。活著的人知道必有一死,死了的人便毫無所知,也不再得賞賜,他們的名無人記念。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嫉妒,早都消失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們永不再有份(9:3-6)。
因此,他勸他的兒子們,只管去歡歡喜喜吃他們的飯,心中快樂喝他們的酒,因為神已經悅納他們的作為(9:7)。他們的行為要聖潔就像穿的衣服當時常潔白,他們的名聲不要缺乏就像頭上也不要缺少膏油(9:8)。他們一生的年日不過在瞬息之間,在神賜他們日光之下的瞬間年日,當與同他們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他們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所得的福份(9:9)。凡他們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他們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9:10)。
有智慧而不取巧計的走合神心意的正路
如今,他仍要寫下這些人生的智慧成為他兒子的生活指針以能應付無常的人生及增加年壽,但他不要他們太在意於鑽研有關此無窮的著書而過於疲倦(12:9-12)。且不論神有否使他的靈魂得以滿足,總意就是敬畏神,做一個正直的人而不尋出許多巧計的來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7:29,12:13) , 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 必審問(12:14,太12:36)。
又在他一生尋求兼有良善情感和明智智慧的正直人之中,一千絕美眾女子中找不到一位;但也未曾在同樣多的男人中可以找到一個(7:27-29)。這是所羅門王在苦於尋不著萬事的緣由,虛空之餘才從靈裡發覺到人心的問題:「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7:29)。」
尋思巧計在做事上會有果效,用在做人上就變得複雜。人際的關係可以不必這麼複雜,多用正直的方法待人接物,就較為簡單。人常在處理世事時不照神的智慧以致不能兼顧理智和情感,等到不如預期的结果發生後便有的是虛空和捕風了。然而,要直結了當的做到「直接」、「大方」、「正中」及「正當」的合神心意的正直,還得要加上聖靈果子其一的特質 -「節制」(加5:22)。
榮耀神且享受祂的新生命
所羅門王和昔日的人雖然知道要敬畏神、遵行祂的律法,但他們的肉體卻仍服在罪的律之下(羅7:21-25) 。於是,難以做到合神心意的正直,常是隨從肉體而易於做出人的過份、難以守住人的本份*。唯有在神按衪所定的日期,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憑藉耶穌的血在今時顯明衪的義之後(羅3:25-26),信的人才得以隨從聖靈的帶引,有心中的基督為智慧(林前1:30),就能多守住本份而少做過份,今生的一切才不會是徒勞、無意義、如飛而去的虛空,反而是享有在心靈裡長存的平安和喜樂。
感謝神,因著神的恩典,靠著主耶穌基督代人贖了罪,信的人就能脫離屬乎肉體的罪身(林後5:21)。於今,因耶穌基督救贖的愛,屬他的人在敬畏神以外,還會感恩的活出祂的生命,傳揚神的愛以榮耀祂又享受在祂裡面的平安與喜樂,及敬虔的等候祂就要再來時,榮耀的顯現給信他人的所盼望的福(多2:13,啓22:14,8:12)。
*人難守的本分:
享受吃喝以外,同配偶快活度日,且在喜樂中勞碌,敬畏神及謹守祂的誡命乃是人所當盡的本分。(3:22, 5:18-19, 8:15,9:9, 12:13) 。
**人易做的過分:
自義、行惡、自恃、動怒、急躁、愚昧。(7:16-17,7:9,5:2,8:3,10:2-3,10:12-13)
有興趣的話,可以在youtube 查一部「天國見習」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