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正祥,11/11/2021
人願意別人如何待自己,自己也要怎樣待人(太 7:12) ,而自己用什麼量器量給人,别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回 (太 7:2)。人願意得到怎樣對待的量器,就是耶穌在太5-7章所講的憐憫和謙虛,而不是論斷。
同理心的憐憫
憐憫人不同於舒展自己的同情心,還在於理解他人的感受。同理心的憐憫人,先會設身處地思量對方的感受,再「怎樣」合宜的幫助(7:12),使接受憐憫的人感到肯定、受尊重。
設身處地的虛心
別人的過錯(木屑) 很容易看見,自己卻不易看到老我肉體裡的罪惡是那麼的大(樑木)。(太7:3) 懷著謙虛的心,人便會降低自己以從他人的立場看清而不找渣。
行義不公開表現
另一方面,謙虛的人也要表現在不將自己對神話語的寶貴理解,以及對神聖事工的感知,強加給他人,非信徒和信徒在内。這不僅無意的顯出自己心中的驕傲,還會招致他人的斥責甚至攻擊。(太7:6) 在這一點上,耶穌教導門徒在行義時:私禱不為公開,善行不宣揚,以及禁食不炫耀。(太 6:1-7)
這也是所羅門王在傳道書 7:16 中所勸誨人的:「不要過分公義,也不要自欺欺人;為什麼要毀滅自己呢?」這裡的「公義」按希伯來原文是形容詞,指的是表現而不是行動。論斷上的憐憫和謙虛便是律法和先知所教「愛人如己」的道理。(太7:12,19:19)
聖靈引領享八福
為了尋求對待人的憐憫和謙虛,耶穌教導門徒向神祈求,在需要時努力敲衪的門以獲得衪的賜予。(太7:7-8) 因為他們的天父會比他們在地上的父親做更多的事情幫助他的孩子。他們的神如何(太7:11 的關鍵詞) 幫助他們?祂差遣祂最好的-祂的靈,住在他們心裡的聖靈,引導他們走義路,一路勉慰他們。 (太7:9-12,路 11:5-13) 神的子女便要常來到他們心中的聖靈前,敲開衪的門,尋求祂的幫助,常有憐憫和謙虛的心而不致論斷人。
回顧八福,耶穌教導他的門徒在靈裡虛心(5:3)、哀慟罪(5:4)和向神清心(5:8)的心上祈求神,尋求祂的溫柔(5:5)和憐憫的恩典(5:7) 並情詞迫切地敲祂的門 (5:6, 路 11:8),並作一個和平的使者 (5:9) 甚至為主受苦也在所不惜 (5:10) ,以獲得這兩個神的賜福:憐憫和謙虛,此乃是衪要求他們行義、與祂同行時所需有的。(彌 6:8) 這便是耶穌的門徒背上自己的十字架,所要奔跑的窄路和進的窄門,直到永生,阿們。 (7:13-14)
看來,這大卡難以走窄路、進窄門,要改走大路和進寬門了。(太7:13-14)